新世紀宗教研究十四卷第二期

新世紀宗教研究十四卷第二期


【主題:宗教對話──亞洲的境況與契機】

宗教對話的目的,一則在內部的自省,以圖讓宗教能適應時代不斷的發展;二則今日世界早已從家國、種族的局限移轉為四海一家的互動模式。故宗教間的相遇、交流和激盪,已是時代的必然。而隨之應起的對話機制,也成為宗教間相互理解、溝通乃至並存於人類生活世界的一種模式。
人,是能思且群聚的生命型態,宗教則為人類智性與感性的昇華產物,故在進行對話的當下,需思考時空氛圍、群族慣習,以及風俗民情等影響和型塑各宗教面貌與內涵的差異因素。不同宗教在轉遷或自起的間際,為了適應社會所產生之種種世俗化、在地型的變奏轉換,皆屬發展的常態,若未經比較辨明而率爾驟下論斷,則恐難明鑑宗教流動的軌跡。故無論是多元的現象表徵,或是細微的本質內隱,皆是體察「人-區域-宗教」一體連動的關鍵要素。
亞洲,是宗教與種族匯流的大熔爐。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曾提出「宗教內」(intra-religious)的對話模式概念,此指「不同宗教傳統在同一個人裡面對話」。若將「人」轉替為區域,則一地、一國、一洲皆可以此檢視其內部交流的情況。本期以「宗教對話──亞洲的境況與契機」為題,期引人於「在地」、「世俗」、「表象」等面向做基礎思索,並藉此探問亞洲面對未來新局的蛻變契機。

賣場編號: 000384

重量:0.60KG
建議售價:$ 280 元
優惠價:  $280
數  量:

【主題:宗教對話──亞洲的境況與契機】
 
    宗教對話的目的,一則在內部的自省,以圖讓宗教能適應時代不斷的發展;二則今日世界早已從家國、種族的局限移轉為四海一家的互動模式。故宗教間的相遇、交流和激盪,已是時代的必然。而隨之應起的對話機制,也成為宗教間相互理解、溝通乃至並存於人類生活世界的一種模式。
    人,是能思且群聚的生命型態,宗教則為人類智性與感性的昇華產物,故在進行對話的當下,需思考時空氛圍、群族慣習,以及風俗民情等影響和型塑各宗教面貌與內涵的差異因素。不同宗教在轉遷或自起的間際,為了適應社會所產生之種種世俗化、在地型的變奏轉換,皆屬發展的常態,若未經比較辨明而率爾驟下論斷,則恐難明鑑宗教流動的軌跡。故無論是多元的現象表徵,或是細微的本質內隱,皆是體察「人-區域-宗教」一體連動的關鍵要素。
    亞洲,是宗教與種族匯流的大熔爐。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曾提出「宗教內」(intra-religious)的對話模式概念,此指「不同宗教傳統在同一個人裡面對話」。若將「人」轉替為區域,則一地、一國、一洲皆可以此檢視其內部交流的情況。本期以「宗教對話──亞洲的境況與契機」為題,期引人於「在地」、「世俗」、「表象」等面向做基礎思索,並藉此探問亞洲面對未來新局的蛻變契機。

目錄
特稿:
宗教對話與合作在重建新亞洲的角色 (陳玉璽)
專題論文:
從生命中心交談概念反思當代宗教交談理論 (高榮孝)
耶穌之愛的政治──丁光訓、福音書處境詮釋與現代中國的耶穌形象 (王志希)
新羅(67 B.C.-935 A.D.)的占察法會──兼與中土的占察法會比較 (敖英)
研究論文:
蔣勳肉身敘事下的義理衍譯與美學詮釋 (楊雅儒)
專欄:
金剛乘佛教的宗教思想 (許明銀)
書評:
試評《交錯的東亞宗教》 (新世紀宗教研究編輯部)
 
新書介紹
宗教研究期刊論文索引
稿約
英文徵稿簡約
本刊為一專業宗教學術研究季刊,將研究視野擴及全球,強調全球化與台灣本土化的結合,開創宗教與跨領域學科之整合。本刊旨在對世界各宗教文化進行學術研究,面向學術界,促進宗教研究交流與各研究領域學者的互相溝通,是設有正規審稿制度的國際中文期刊,每年三、六、九、十二月25日出刊。
陳玉璽、高榮孝、王志希、敖英、楊雅儒、許明銀、新世紀宗教研究編輯部
平裝:
16公分X23公分
 
如果您已購買本商品並完成交易,歡迎在登入網站後,點選「會員資料管理」中的「使用心得」,為這款商品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做為我們更加精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