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美學


本書考察禪的感情、境界、意境,以及禪的人格觀與自然觀。作者從「宗教現象學」的面向,以大乘般若學來理解禪宗美學的意義。在論述中,從最基本的禪的感性經驗入手,運用還原式描述的方法,準確地勾畫出禪宗現象空觀出現的哲學史、美學、史學轉換線索。

賣場編號: 000069

重量:0.50KG
建議售價:$ 350 元
優惠價:  $350
數  量:

《禪宗美學》具體而細微地考察禪的感情、境界、意境,以及禪的人格觀與自然關。作者從「宗教現象學」的面向,特別以大乘般若學來理解禪宗美學的意義。在論述中,作者從最基本的禪的感性經驗入手,運用還原式描述的方法,不僅準確地勾畫出禪宗現象空觀的出現的哲學史、美學史學轉換線索,而且成功地揭示了禪的感性層面及其與禪的哲學思辨、價值體系和心裡特徵之關係。作者認為禪宗美學研究的課題,不應執著在這些藝術作品,而將之視為研究禪宗/佛教美學的重要進展,那只是對佛教/禪宗「文藝美學」的分析探討,是無法真正掌握以「現象」作為發展重點的「禪宗美學」內在意涵的。

作者認為,以現象學的視角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是可能的。莊子的泛神論具有現象學的意味,向秀和郭象的《莊子注》的獨化說大概可以說是準現象學的,而禪宗的現象空觀已經比較存粹地具有現象學的學術品格了。作者大膽地說,禪者的覺悟從來沒有像印度佛教那樣經過譬喻方式而獲得的,譬喻方式是間接的,須通過聯想、比較和推論來領會佛理,博喻則顯得繁複,而禪者都是直接覺悟的,尤其是在(現象)上當下(剎那間)獲得覺悟。藉由此書,我們理解了禪宗美學的基礎觀念是建立在空觀之上,也理解了禪宗的審美經驗與美學內涵是由心法與色法所共同作用組成的現象美學。

《禪宗美學》由時空環境的轉換來看待美學的變化與發展,揭示了中國美學史上的大突破。而書中所描述的想法與境界,更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心靈美學的新領域。
張節末,1956年生於浙江杭州。杭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藝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美學史和中西比較美學研究。先後在《哲學研究》、《文藝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多篇論文。著有《稽康美學》(杭州,1994)《狂與逸》(北京,1995)等專著。《禪宗美學》為近年來禪宗及美學研究領域有影響的專著。
作者:張節末
出版發行: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ISBN:957-97653-8-3

出版日期:2003.3 
規格:15 x 21 cm 
頁數:377頁 
裝訂:平裝
如果您已購買本商品並完成交易,歡迎在登入網站後,點選「會員資料管理」中的「使用心得」,為這款商品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做為我們更加精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