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轉之法—阿含期初階(再版)


◎靈鷲山阿含期教育的初階教材,學習佛陀生命教育的第一步。
◎闡釋「四聖諦」、「八正道」等基本佛法義理,奠定讀者學佛基礎。
◎以實例指導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解行並重,以戒律己、以定攝心、以慧除妄。
◎收錄心道法師開示,明示修學重點。

賣場編號: 000475

建議售價:$ 150 元
優惠價:  $150
數  量:

靈鷲山佛教教團在佛化教育的推動上,以四期教育作為培育僧才、教導信眾的教化體系。「阿含期」奠立學佛的良好根基;「般若期」培養空性智慧;「法華期」為菩提心願力的遍滿實踐;而「華嚴期」則圓滿成就、開顯多元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精神。
四期教育是生生世世精進不懈的生命大學習,也是究竟圓滿的成佛之道。本書作為「阿含期」教育初階教材,以「四聖諦」的學習,總攝佛陀對於生命的教導。由學習生命因不安穩、不滿足而總稱為「苦」,進而探究其原因,以及超越的可能。並以「八正道」及學習皈依、認識業果等,隨佛教導,不斷練習調整行為與認知,活出更好的生命,奠定往後修學的重要基礎。期使讀者能在生活中實踐、體悟佛法,親自證知解脫清涼的生命。

目錄

上師的教言
四期教育修學內涵與實踐藍圖
第一章  阿含期總論
一、        佛陀的生命教育
二、        阿含期的學習目標
(一)    穩固正見,以理導行
(二)    善信為本,修戒定慧
三、        總結
第二章  正法的出現與轉起
一、        佛陀證悟歷程
(一)    皇宮生活:悉達多太子
(二)    修行求道:沙門喬達摩
(三)    行於中道:成為覺者「佛陀」
二、        法輪轉起
(一)    梵天勸請
(二)    思惟說法對象
(三)    人間說法
三、        初轉之法要點
(一)    離兩端
(二)    行中道
(三)    四聖諦
(四)    八正道
四、        總結
第三章  苦諦-覺察生命境況
一、        何謂苦諦?
(一)    三苦
(二)    八苦
二、        為何要學習苦諦?
(一)    發出離心
(二)    勤修離苦
(三)    培養慈心
三、        總結
第四章  集諦-思惟苦自何來
一、        何謂集諦?
二、        渴愛為苦本
(一)    渴愛的性質
(二)    渴愛的種類
三、        出離愛網
四、        總結
第五章  滅諦-邁向無苦之境
一、        何謂滅諦?
二、        渴愛無餘
三、        煩惱永盡
(一)    五種煩惱
(二)    煩惱的程度
(三)    煩惱的對治
四、        總結
第六章  道諦-實踐滅苦之道
一、        何謂道諦?
二、        八正道的意涵
(一)    正見:正確觀察的智慧
(二)    正思惟:正確的思惟、意向
(三)    正語:使用正確的語言、文字
(四)    正業:正確的行為
(五)    正命:正確的活命之道
(六)    正精進:努力實踐正法
(七)    正念:如實、清楚地覺知當下
(八)    正定:正確的專注、禪定
三、        八正道之關聯運作
四、        總結
引用格式與巴利原典縮語對照
參考書目
 
靈鷲山佛教教團簡介
靈鷲山又稱靈山,位於印度東北方,因山石狀似鷲首得名,原為佛陀弘揚妙法之地,大乘佛教兩部重要經典─《法華經》及《般若經》就是在此宣說;大梵天王獻花,佛陀拈花的禪宗心法也起源於此。
一九八三年,道法師覓地苦行,發現台灣東北角的福隆有座山貌似印度靈山聖境,滿心歡喜,發大悲願心常住於此,依佛陀微妙方便法門,廣被般若大法。一九八四年,創建「靈鷲山無生道場」度化眾生。而在二○○一年,秉持「尊重、包容、博愛」理念的「世界宗教博物館」開館後,為進一步實踐弘法利生與促進和平,靈鷲山更規劃「聖山寺金佛園區」及「宗教文化教育園區」,希望藉由宗教、文化、教育與人文風景的結合,打造一座安定人心、淨化心靈的「華嚴聖山」。
規格:19CM*24.5CM
裝訂:平裝
印刷:彩色內頁
ISBN:9789869559126
 
如果您已購買本商品並完成交易,歡迎在登入網站後,點選「會員資料管理」中的「使用心得」,為這款商品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做為我們更加精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