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之門—阿含期高階

解脫之門—阿含期高階


靈鷲山佛教教團在佛化教育的推動上,以四期教育作為培育僧才、教育信眾的教化體系。「阿含期」奠立學佛的良好根基;「般若期」培養空性智慧;「法華期」為菩提心願力的遍滿實踐;而「華嚴期」則圓滿成就、開顯多元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精神。
四期教育是生生世世精進不懈的生命大學習,也是究竟圓滿的成佛之道。

賣場編號: 000496

建議售價:$ 250 元
優惠價:  $250
數  量:

本書作為「阿含期」教育高階教材,帶出了修學佛法者應實踐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包括了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與八正道,這七組道品,既是解脫修習的精要,也是立願實踐菩薩道的修習者不可或缺的修習項目。經中曾譬喻:猶如大海中藏有珍珠、水晶等寶,佛陀的教導中,也蘊藏著種種的道品,能讓我們校準修行的方向與態度,直接導向斷除煩惱,並帶來智慧與喜樂。致力於道品的修習,不僅能夠帶領修習者解脫於苦,更是確保佛法得以永續傳承不可或缺的關鍵。
 
目錄
第一章 三十七道品總說
一、以道品朝解脫前行
(一)培育如實知見
(二)三十七道品的內涵
(三)疾得漏盡
二、修習道品的譬喻
(一)母雞孵蛋的譬喻
(二)斧柄指痕的譬喻
(三)船索斷裂的譬喻
三、道品的樞紐——念.
(一)調伏散亂、放逸的心
(二)不為世間八法動搖
(三)自洲自依,法洲法依
四、總結


第二章 四念住——身念住
一、念住的修習要點與成果
(一)安住於四類隨觀
(二)修習要點——精勤、正知、具念
(三)滅除對世間的貪愛與憂傷
二、身念住
(一)出入息
(二)身體姿態
(三)正知行動
(四)不淨觀
(五)四界
(六)觀腐屍
三、總結
 
第三章 四念住——受念住與心念住
一、受念住
(一)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二)世俗的受
(三)非世俗的受
二、心念住
(一)如實觀察「心」
(二)隨觀心念的狀態
三、總結
 
第四章 四念住——法念住
一、法念住
(一)五蓋
(二)五取蘊
(三)六入處
(四)七覺支
(五)四聖諦
二、修習念住的效益
三、總結
 
第五章 四正勤
一、豎立成就的支柱
二、喚起修行的迫切感
三、四正勤的實踐
(一)未生惡令不生
(二)已生惡令斷滅
(三)未生善令生起
(四)已生善令增長
四、總結
 
第六章 四神足
一、神足——成就的基礎
(一)欲、勤、心、觀的意義
(二)神足的培育
二、修習神足,開發心的潛能
(一)六種證智
(二)佛陀禁止展示神變
(三)以漏盡為目標
三、總結
 
第七章 五根與五力
一、根與力
(一)根——統理、主宰
(二)力——不受動搖的力量
(三)河流的譬喻
二、五根與五力
(一)信根與信力
(二)其餘四組根與力
三、根與力的平衡
(一)信與慧的平衡
(二)精進與定的平衡
四、總結
 
第八章 七覺支
一、覺悟的要素
二、覺支的功德利益
(一)由聖者帶來的教導
(二)療癒疾病
(三)對治五蓋
三、七覺支的開展
(一)念覺支
(二)擇法覺支
(三)精進覺支
(四)喜覺支
(五)輕安覺支
(六)定覺支
(七)捨覺支
四、依不同的心力狀況修習覺支
五、輔助覺支生起的條件
六、總結
 
第九章 八正道與阿含期總結
一、道品與八正道
二、以八正道通往解脫
(一)修學解脫的迫切
(二)戒為根基——正語、正業、正命
(三)修習五支正道
三、從道品到圓滿菩提
(一)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二)般若智慧的開展
四、阿含期總結
 
附錄:《中部.念住經》
總說
身念住
受念住
心念住
法念住
結語.
引用格式與巴利原典縮語對照
參考書目
靈鷲山又稱靈山,位於印度東北方,因山石狀似鷲首得名,原為佛陀弘揚妙法之地,大乘佛教兩部重要經典─《法華經》及《般若經》就是在此宣說;大梵天王獻花,佛陀拈花的禪宗心法也起源於此。
一九八三年,道法師覓地苦行,發現台灣東北角的福隆有座山貌似印度靈山聖境,滿心歡喜,發大悲願心常住於此,依佛陀微妙方便法門,廣被般若大法。一九八四年,創建「靈鷲山無生道場」度化眾生。而在二○○一年,秉持「尊重、包容、博愛」理念的「世界宗教博物館」開館後,為進一步實踐弘法利生與促進和平,靈鷲山更規劃「聖山寺金佛園區」及「宗教文化教育園區」,希望藉由宗教、文化、教育與人文風景的結合,打造一座安定人心、淨化心靈的「華嚴聖山」。
規格:19CM*24.5CM
裝訂:平裝
印刷:彩色內頁
ISBN:9786269856954
如果您已購買本商品並完成交易,歡迎在登入網站後,點選「會員資料管理」中的「使用心得」,為這款商品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做為我們更加精進的依據。